1928年3月20日清晨,共产党人夏明翰被押往汉口余记里刑场,当国民党反动派问他还有什么话说时,他挥笔写下气壮山河的就义诗:“砍头不要紧,只要主义真。杀了夏明翰,还有后来人!”随后壮烈牺牲,年仅28岁。
夏明翰,字桂根,1900年出生于湖北秭归。夏家几代为官,是当地的名门望族。尽管家境优渥,但夏明翰从不以“夏府少爷”自居,还时常帮助家里的佣人、同情贫苦的百姓。
夏明翰少时酷爱读书,怀有“工业救国”的理想。1917年,他考入湖南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科。在校期间,他接触到进步思想,与蒋先云等同学秘密组织、参加了声援五四运动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游行示威。然而,夏明翰的这些举动让祖父夏时济十分气恼,一些富商、乡绅也勾结起来要求他对孙儿严加管教。这些羁绊让夏明翰决心与封建家庭决裂。1920年,他毅然离开夏府,放弃优越的生活,踏上艰苦的革命道路。
在何叔衡等人的帮助下,夏明翰来到长沙。其间,他阅读了大量进步报刊,还参与了一些社会活动,其中最重要的是结识了毛泽东,成为毛泽东等人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的第一批学员。1921年,在毛泽东、何叔衡的介绍下,夏明翰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1928年3月18日,因叛徒告密,夏明翰在武汉不幸被捕。敌人对夏明翰施用了种种酷刑,竭力劝他投降,但夏明翰始终视死如归,决不屈服。在狱中,他用颤抖的手拿起半截铅笔,分别给母亲、妻子和姐姐留下了诀别信。
1928年3月20日,夏明翰壮烈牺牲,他留下的那首正气凛然的就义诗,是共产党人坚守信仰的一面旗帜、一座丰碑,激励了无数后人为共产主义而奋斗。他的四妹夏明衡、五弟夏明震、七弟夏明霹、外甥邬依庄也先后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,正可谓“誓将真理传人寰”。